首页|整形医院|整形专家|整形百科|整形美容|生活美容|爱美新闻|视频在线|图库欣赏|赴韩整形|整形论坛|会员中心  帮助

无忧爱美医疗人才招聘

中国最大的整形美容行业招聘求职频道

HR支招:避免求职简历被扔进垃圾桶

新一轮的校园招聘会即将开启,许多企业已经早早的进入到校园,进行校园宣讲会,这也意味着2013年毕业生的就业小高峰来临。

在求职时,准备一份恰当的简历是叩响求职大门的重要一步。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如何制作一份简历成为他们新的烦恼。求职者众多,而企业招聘的岗位只有那几个,“僧多粥少”的事情常在,那么该如何制作一份好的简历,赢在求职第一步呢?下面看看几位人事经理对大学生的建议,在制作简历时请避免出现以下错误。

1、小错不断

某通信公司人事经理李晓翠:

在我们公司应聘会计岗位的简历中,有一名毕业生在简历中将自己学校的名字“XX信息大学”写成了“XX信心大学”,期望月薪将“3000元”写成“30000元”,一份两页的简历中出现两处错误,这种“小错”让我不能忍受,因为我很担心今后他处理帐目时可能会由于‘不小心’而弄错一个至关重要的小数点。

“师范大学”写成“示范大学”,身份证号码少写一位……这种小错误经常出现在毕业生简历中。虽然招聘官看简历的速度很快,但这种小细节却很容易被发现,而且会引起特别的注意。如果毕业生应聘的是文员、总经理助理、会计等要求比较严谨的岗位,简历上有一个错别字,就可能被招聘官筛掉。即使不是应聘这些要求异常严谨的工作,出现错别字、排版错误的简历也会让用人单位对简历的主人印象扣分,给用人单位留下“马虎”“毛躁”的印象。因为从简历中可以看出求职者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如果出现错别字,会给用人单位一种信息,那就是做事不用心。

所以我建议毕业生,在简历填写完毕后,要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利用其拼写检查功能检查可能忽略的错误。最好再请几位同学或朋友帮自己审查几遍,确保在简历中不要出现类似的“低级错误。”

2、内容注水

某广告公司人事经理耿赛猛:

一次校园招聘会上,我收到了一位毕业生的简历,实践经历非常丰富:“曾在某知名电视台做过半年实习编导,曾经策划过某个知名节目……”我恰巧跟这家电视台的一位管理人员是朋友,就打电话过去询问这位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但是这位朋友的回答给我泼了一盆凉水:查无此人!

结果可想而知,我把他拉进了黑名单。因为简历是否真实反映了一个人的人品。不管是你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还是你的工作经历,不管是简历的哪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细小的部分,一旦被发现造假,用人单位就会坚决弃用。

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对求职者进行背景调查。毕业生简历注水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实习经历”这方面。而这些信息恰巧是用人单位特别感兴趣的,面试时的提问会集中在求职者的相关工作经验上。如果这部分内容造假,用人单位稍加追问就能判断出毕业生是否在说谎。如果企业决定录用该学生,还会到学校、院系进一步核实和了解,很快就会知道求职者是否在该校就读、平时表现如何、得到过哪些奖励。提供虚假个人简历会对就业起负面作用。

3、华而不实

某网站校园事业部总经理毛凯:

“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份精彩!”

“不选择我是你最大的损失!”

“……经过磨砺……风雨过后,我必将尘埃中绚丽绽放!”……

这些是经常出现在毕业生简历中的句子,不少应届生尤其喜欢在“自我评价”和求职信里“舞文弄墨”,语言啰嗦又虚幻,让人找不到重点。这会让招聘人员很快失去耐心。

一般而言,“自我评价”的篇幅仍然控制在150至300字最合适。有事实有数据,一下抓住问题核心,客观可信的自我评价是被企业喜爱的。例如“外语通过托业考试,并在3个500强外企里有累积8个月的实战交流经验”。而口号式的、含糊不清的自我评价最被企业反感,即使是求职文字类的工作也不建议在简历展现“文采”,最好将文字作品另外附在简历后面。

此外,很多毕业生喜欢在简历的包装上下大功夫,花几十元甚至几百元打造“奢华简历”。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应聘会计、硬件工程师等强调严谨性的职位,需要的是朴素的简历,如果面对的是日资、德资企业,花哨的简历可能会起反作用。

4、千篇一律

某房地产公司校园招聘人事经理陈中卫: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广投简历。而为了省事,不少人不管面对的是哪家公司、哪种职位,都会递上一份内容相同的简历。明明应聘的是“销售”岗位,简历中花了大半页的篇幅在介绍他做家教的经历;招聘启事的岗位说明中明确要求“英语水平六级以上”,简历中完全没有提及英语水平和优势……我在浏览这样的简历时很难搜索到与岗位匹配的关键词,这样的简历就会轻松成为“漏网之鱼”。

缺乏针对性和匹配度的“万能简历”会石沉大海。毕业生在投递简历前一定要仔细研究应聘公司的情况及所招职位的要求,把自己的优势在简历的显著位置体现出来,通过简历来表达自己的用心和诚意。

人事经理希望看到公司所招聘职位的职责在应聘者的简历中有所体现,更希望从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针对不同职位的需求,企业会有不同的考察侧重点。比如招聘技术型人才时,看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会比较注重其专业成绩、在校是否有过相关作品;如果招聘管理型人才,除了看所学专业和学习成绩外,还会注重他在校时担任的工作、参加的社会活动等。